乡村振兴丨土主镇:“金豆豆”与“绿珍珠”共绘丰收图景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秋风卷起花生香,猕猴桃架满园芳。在土主镇,石杨村的杨家河花生田与桐花塘村的猕猴桃基地同步迎来采收季。一边是村民弯腰抖落泥土的“金豆豆”,一边是藤蔓垂挂的毛茸茸“绿珍珠”,两大特色产业交相辉映,奏响了土主镇农业多元发展的协奏曲。
在石杨村的田野里,连片的花生植株随风摇曳。村民们熟练地拔起花生秧,抖落泥土,一串串饱满的花生果在阳光下格外耀眼。田间地头,晒花生的场景随处可见,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花生特有的清香。
“我种了两亩地的花生,亩产500斤左右。”村民祝登云一边整理刚采收的花生一边介绍,“我自己有门市销售渠道,生花生卖五块钱一斤,晒干的花生能卖到十块钱一斤。自己晒的干花生品质更好,价格也更高。”
展开全文
石杨村党总支书记毛贵元站在田埂上,望着忙碌的村民,脸上洋溢着自豪:“目前我们石杨村花生种植面积达200余亩,亩产稳定在500-600斤,年产量约12万斤。仅花生这一项产业,就能为每个家庭带来人均纯收入年增收100元左右。”
依托沙质土壤和科学种植模式,杨家河的花生以香脆口感赢得市场青睐,成为乐山市民餐桌上的“招牌坚果”。
在相距不远的桐花塘村,猕猴桃基地同样忙碌。翠绿的藤蔓爬满支架,果农穿梭其间采摘装箱。
“我们果场的猕猴桃种植面积约50亩,今年亩产约2000斤。”猕你果场农场主敖元祥举着一颗刚摘下的猕猴桃介绍,“今年预计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。雨水和阳光都很充足,长出的猕猴桃个头大、口感好,捏在手里的分量也特别实在。”
桐花塘村的猕猴桃产业已初具规模,主要种植“东红”和“G3”等品种。这些猕猴桃因维生素C含量高、抗氧化性能强,被誉为“水果之王”,在市场上备受青睐。土主镇在抓好“米袋子”的同时,精心打造“果篮子”,目前,土主镇水果种植总面积约3000亩,其中猕猴桃作为新兴支柱,与葡萄、柑橘、冬桃等形成“四季果篮”矩阵,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。
“我们的客源主要来自老客户。”敖元祥补充道,“乐山城区的老顾客通过微信或电话下单,我们直接送货上门。因为品质过硬,口碑相传,新客户也越来越多。预计到九月下旬果子就会售罄,喜欢的朋友要抓紧了。”
土主镇农产品销售呈现出多元化趋势。花生种植户既有像祝登云这样自产自销的个体经营户,也有商贩统一收购的模式。石杨村的花生因香脆可口,完全不愁销路。猕猴桃的销售则更加多元化。除了传统商贩收购外,种植基地积极拓展线上渠道,通过微信接单、送货上门、快递等方式建立稳定客源。
未来,土主镇将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加强技术指导和品牌建设,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,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。同时拓展销售渠道,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,让土主镇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真正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评论